热搜产品

日本农业:为什么走在世界农业的前沿?

2021-10-02 0

在日本,无论是普通农家来的农产品,还是新优农产品,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

白菜有卖整箱的、一颗的,也有切成半颗或四分之一颗的,全都用塑料纸密封包装。切开的白菜如当天卖不掉,晚上就扔掉。

辣椒有10个、也有5个一盒的,全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萝卜、甜瓜、草莓、樱桃、番茄的漂亮外观和鲜美口味,这些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002.jpg

品种优是质量优的先决条件,精明的日本农民深谙此道。日本政府除对大米的生产和流通实行一定的干预外,对其余农产品一律放开,由农民根据农协提供的市场信息和良种自行选择栽培。

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

1.生产模式先进、管理细致,是日本农产品质量佳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能体现出日本农民“绣花”般的细心与精致。在一些地区,实行了无土栽培,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番茄等,其培育管理比苗圃、花圃还要精细,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园一样。因此,称日本农业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并无夸大之嫌。

2.外在美的背后,是日本农民对农产品品质的刻意追求

在梨园,每根梨树的枝条都被绑在钢丝网上,引导其平行向四周伸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和空间。由于坚持科学栽培,梨个大、肉嫩、味美、每只梨都在0.25千克以上。

3.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是经济发达程度重要标志

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4.日本农户没有“小而全”,只有“大而专”

003.jpg

不为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促进了农户与农户、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繁荣了市场。

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都较大,一般农户全家只有2-3个劳动力,拥有土地50-70亩,个别农户达到200多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在日本,农民种地比较轻松,原因是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每个农户都拥有所需的农机具,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以及土地起垅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而且档次都比较高,使用起来很方便。同时,日本农家一般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清洗、整理、加工农产品的车间。

5.家庭经营与农协的社会化服务相结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日本农协已发展成为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民间团体,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还负责将政府的各种补助金分发给农户或有关团体,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日本农业因为农协周到的服务而得以迅速发展,日本农协也因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壮大。

6.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

日本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护方面更是这样。在日本,耕地保护不仅体现在“量”的维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的保护上。在日本农村,人们可以看到,所有刚翻耕过的耕作层均呈深褐色,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土质细而均匀,像海绵一样。

日本农民除了使用有机肥,也使用化肥,不过,使用的是专用复合肥。作物品种不同,复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质优良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土地的配套设施,无论种花、种菜,绝大多数农田在田垄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时打开水龙头就可灌溉;而叶面灌溉和施药则通过大棚顶端的管道喷雾。先进的生产设施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的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农民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日本精致农业代表项目

1.甲府市胜沼町——葡萄乡

葡萄酒产量约占日本的三分之一,“甲府葡萄酒”美誉全日本。主要产地为甲府盆地东部的笛吹川地区、特别是以胜沼町为中心,这里是日本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葡萄产区。许多葡萄园成为种植、观光两用园。这里的葡萄园几乎都是藤架式栽培,葡萄藤像是粗壮的树,每棵距十公尺之远,种植的大多是一种名为甲州的粉红色葡萄。

004.jpg 

2.一宫町——桃乡

日本桃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农户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桃园多分布在山地的缓坡地带。大部分农户参加农民协会农户生产的桃果采摘后经初步筛选送到农协的选果场

3.片山——苹果园

号称日本唯一通过欧洲零售业公会对农产品进行严格认证的果园。一棵苹果树只留40~50个果子,果农每天要“转球”,让阳光均匀照射苹果;收获后,按5个标准分等;一摘下来立刻保存在0度的冷库,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在2度。

005.jpg

4.青森县田馆舍村——艺术稻田

一个 2000多年水稻种植历史的古村,1993年为振兴农业,利用不同颜色、品种的水稻在15000平方米的田地上种出惊人的艺术作品;年游客量超过30万人次,带动了稻田艺术在日本各县的蔓延。

006.jpg

每年4月艺术家设计图案,在不同区域做上记号,村民协作运用不同品种的稻子播种,5月开始稻田不断生长,图案逐渐显现,每年7月是最佳观赏季。

5.鸟取——花回廊

地处鸟取县西伯郡南部町,是日本最大的花卉主题公园。建于大山山脚下,占地面积750亩。

007.jpg

6.仓吉市——梨纪念馆

是日本人的骄傲,这是日本唯一以梨为主题的展览馆。馆方以一株74岁的老梨树为标本,开展梨的故事,现场陈列世界300个梨品种,日本占了70种。另设计有3D动画,让游客看20世纪梨的发展过程。游客还可以到附近的梨园采梨,产季到11月初。

001.jpg

7.栃木县——草莓种植园

和日本所有行业一样,栃木县草莓种植也有自己的协会,所有种植户都必须加入,并定期缴纳会费,产品才能上市销售,否则没人敢买。农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管种植户是否按生态种植标准生产。农户只管把草莓种好了,销售不用烦,由农协负责。上野忠男一直以来严格按农协规定实行生态种植,加上其种植用心、管理科学、品种优良,种出来的草莓口感好、卖相好,市场售价每斤约合人民币100元。

008.jpg

8.爱知县——奶牛乐园

位于爱知县田原市石神町,伊藤先生的奶牛场。日本有25000家奶牛场,惟有伊藤先生奶牛场里的200头奶牛,每天都陶醉在巴赫音乐中,他给自己的奶牛场取名为“奶牛乐园”。伊藤先生认为奶牛也能“欣赏”音乐,舒缓的音乐能够促进奶牛的内分泌,增加食欲和食量,从而提高了产奶量。日本人普遍不运动,为何还全球最长寿?答案仅1个字!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发布的全球平均寿命统计,日本成为全球男女最长寿的国家,女性平均寿命87.26岁,男性则为81.09岁。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日本还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并且是发达国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国家,2016年约是4%。即便是以浪漫优雅、精致苛刻著称的法国,肥胖率也有11%,美国则高达32%。

常常看日本电影电视剧的人不难发现,日本的明星演员都非常瘦。现实生活中,但凡有外国人来到日本,都会惊呼说:“日本街头几乎看不到胖子!”有趣的是,日本人却并不爱运动,普遍没有健身习惯。根据医学期刊《The Lancet》调查「全球最不爱运动的国家」,日本排到第十一名,全国有超过60%的人参与运动的积极度都是在平均水平以下。全球最爱运动的国家是美国,全国有超过40%的人参与运动的积极度都在高水平以上。

为什么不喜欢运动的日本人却是全球最瘦?

答案是:独特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特殊的国情——吃。

饮食模式

1、热量低,搭配多

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热量的,所以我们在日本料理中多见生食。他们在日常烹饪中,油腻和辛辣的调味品也用得非常少,日本四条流的第四代传人四条隆彦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称:“日本料理有一条原则,即其美味不能掩盖食材原有的滋味。”

日本传统文化推崇“新鲜至上”,因此日本妇女通常喜欢多买一些鱼、蔬菜和水果等,红肉、糖果、饼干这些高热量的加工食品则买的比较少。

一天吃30种食材,这是日本厚生劳动省在1985年《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饮食目标。此后,30种食材这个概念在日本传播得非常广,被很多主妇当作一个准则来安排一天的饮食生活。

通常一个日本家庭的饮食结构是:生鱼片或烤鱼、煮鱼,再加上冷豆腐、煮菜这样的模式,酱油极受重视,一般的搭配方式是米饭配大酱汤和腌菜,再加上小菜。日本人的料理多藻类蔬菜,他们最常吃的就是紫苏和紫菜。这些食物中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蛋白多但脂肪少。

你可能会说,他们也喜吃油炸食品,比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天妇罗”。但日本油炸之道,讲究的是面衣薄到不能再薄,表面不能溢油,用一张面巾纸去吸,纸上不能留一丝油痕。这种油炸方式与很多美式快餐是不同的。

2、碗碟小八分饱

以怀石料理为代表的传统日本料理,偏爱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就连咸菜或者酱汁之类的都会分成很多份,每个人一小碗,虽然吃饭的种类有很多,但每一种料理的量却真的很少,会让人在吃饭的时候有一种已经吃了很多的感觉,其实并没有,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吃的比较少的习惯。

日本还十分崇尚“吃饭八分饱”。他们会用漂亮的餐具来盛放食物,吃饭时不要狼吞虎咽,而他们在吃到八分饱时,则会停止进食。

3、重早餐外食少

在日本文化中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长久以来日本妇女每天早上都要为家人准备丰富又健康的早餐。目前的科学已经证明,三餐中早餐不仅对健康最重要,而且还是最不易发胖的一餐。

很多家庭是让小朋友吃完早餐才能出门,中午也会带妈妈做的便当。学生和上班族的午餐选择日本政府提供的公共营养午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午餐都是经过专业的营养师设计过的,品质有一定保障。

出行习惯

和西方人相比,日本人更喜欢散步或骑自行车。就平均每100人中拥有自行车数量而言,日本位于世界前列,并超过了中国。

在日本,打车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行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走路是既省钱又方便的交通方式,即使花费的时间要长很多。日本的出租车有等级之分,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叫到自己想要乘坐的级别,可以说用户体验质量很高,在需要乘坐出租车的时候都会有,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要承担的费用过于昂贵,性价比之低导致乘客不愿选择叫车。这也是打车软件很难进入这个市场的重要原因。去一个地方,打车需要8分钟,走路需要半个小时的话,日本人会果断选择走路。

美国现在的小朋友上学基本上都是坐校车,有的还会是家长直接去接送。中学生和大学生有的是自己直接开车上学。但在日本,小朋友基本上都是走路上学的。在大学里面也很少看到开车上学的人。

另外,自行车在日本是人人惯于使用的交通载具,无论是到学校的学生族群,赶火车、赶地铁的上班族,或是带小孩上幼稚园、采买家中生活用品的主妇,自行车都是他们代步的首选。

身处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度,日本社区内各种设施都比较集中,五到十分钟之内,就能找到超级市场、幼稚园、各级学校、牙医师,解决你的日常所需,脚踏车是方便实际的出行工具。

对于日本上班族来说,他们每天花到通勤上的时间较长,加上大众运输发达,他们平均每天走路、搭电车、骑自行车的时间就要一两个小时。调查发现,平均通勤时间越长的省县,县民罹患椎间盘毛病的机率也越低,原因在于身体为了在摇晃的电车上保持平衡,无形中也锻炼了身体,加快了热量的消耗。

通勤人口移动

日本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所以有些道路需要上坡下坡。所以对日本人来说,通勤不是单纯的走路,而是上上下下的爬坡运动,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运动的难度。

此外,日本人在生活中是以工作为中心的,他们的压力很大,平时非常忙碌。东京的上班族平均的睡眠时间只有五个半小时,经常会因为工作太过忙碌而没有时间吃饭。

政府立法和公司规定

早2008年4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出面主持“全体国民瘦腰计划”,并颁布了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为雇员进行体检时,必须严格检查年龄在40-75岁之间员工的腰围:男性腰围不得超过33.5英寸(85厘米),女性腰围不得超过35.4英寸(90厘米)。这一数字与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05年出台的鉴别是否存在健康隐患的腰围上限相同。

日本政府不仅立法监管上班族的腰围,还制定了全民“缩腰”运动的目标:4年内让超重人口减少一成,7年内减少1/4,由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完成。为推进目标的实现,厚生劳动省先从教育国民入手,推广“新陈代谢综合征”这个名词,让更多人知道“metabo”(日语中“新陈代谢综合征”的发音)的危害。“减肥已非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公司生存的大事”——这是日本经济产业部门推动企业员工健康的一个广告标语。

政府为何将减肥列为国计?

日本政府努力控制国民的体重,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特殊国情。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高于许多欧美国家,超过意大利的22.7%与德国的21.4%。享受日本医疗补贴的75岁以上高龄老人也达到1697万人,占总人口的13.4%,凸显出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日本老龄化进程之所以如此之快,一是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老年人寿命延长,二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使高龄人口比例高居不下。日本厚生劳动省曾宣布,2015年度向全国医疗机构支付的医疗费用总额约为41.5万亿日元(约合2.7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人口老龄化及价格不菲的新药推出给日本财政造成不小负担。

随着少子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预计今后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医疗费用还将进一步扩大,2025年或达到近50万亿日元。

作为长寿大国的日本,一直为本国的长寿国民而深感自豪,但如果这些长寿国民的长寿质量很不理想,比如说虽然长寿,但却疾病缠身、病病歪歪,甚至只能终日躺在床上,缺乏医疗护理就无法自活,如果都是这样的一种“长寿”状况,不仅对高龄者自己是一种折磨,也会给未来日本的医疗费负担带来无法承受的超载负荷。

日本政府所想到的一个解决未来医疗费负担的最基本、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国民们保持健康、提高长寿品质。出于这样的目的,日本政府才推出各种政策鼓励全民减肥,将体重保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以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等伴生疾病,减少医疗开支。

摘自《“文化创意+”农业融合发展》(张振鹏 著)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