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产品

我国玉米供求和价格形势分析

2023-03-07 0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李喜贵

2023年3月2日

      一、国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和特点

      一是玉米主产国历史少见地发生同时减产。

      二是全球玉米供需关系偏紧,其中最大主产国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下降。

      三是全球出口总量下降,出口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玉米出口价格偏高。

      四是国际玉米价格呈现高位震荡,宏观面明显变化,价格重新回归供需基本面。

      玉米主产国历史少见地发生同时减产

微信图片_20230307134755.png

      乌克兰危机影响逐渐减弱但消除需要时间

二、国内玉米供求形势和特点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

      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

      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

      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开展吨粮田创建。

      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发展再生稻。支持小麦“一喷三防”。

      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农业农村部明确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加强农田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支撑。坚决落实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确保完成新建4500万亩和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年度任务;完成1亿亩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9000万亩以上。

      “两稳”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稳定南方双季稻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挖掘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地区玉米面积潜力。 “两扩”就是扩大豆、扩油料,2023年再扩种1000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

      “两提”就是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选择一批重点县(农场)开展吨粮田创建,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选育推广高产耐密品种,配套精量播种、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智能灌溉等技术模式。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范围,依法加强监管。

      国内玉米产需缺口仍然存在但是弹性比较大

      2020年临储玉米库存消化后,玉米产需缺口显性化。主要受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增加、国产小麦和稻谷替代、国内玉米产能提高等多重作用,2020/21年度和2021/22年度玉米供需关系阶段性改善。

      2022/23年度全国玉米产量有所增加,同时,消费场景重构,经济形势看好,消费能力增强,玉米需求有望有所增长,年度玉米产需缺口还有可能略有扩大。产需缺口弹性比较大,重要因素是市场预期明显改变。

      产需缺口不重要,还要看替代。超期存储稻谷发挥调节作用;特别是在乌克兰玉米进口减少后,巴西玉米破冰进口,1季度出现第一波到货,集中进口在7月份之后,进口多元化有利于保障有效利用国际市场。

26.png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