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产品

聚力“四步走”开拓振兴路-----吉林德翔集团二次创业打造肉鸡全产业链纪事

2021-07-05 0

      6月,德惠市布海镇,一片10公顷的水塘里,芦苇轻摆,鱼虾嬉戏;另一侧,一片蒿草并生的水田里,蛙鸣起伏、稻浪飘飞……

      干净整洁的白羽鸡孵化车间里,一枚枚种蛋被打上数字标识,刚孵化出来的小鸡挤在一起欢快跳跃……

      20万吨有机肥厂的生产车间,伴着阵阵机器轰鸣声,一袋袋有机肥在生产线上灌装、封口,送到田间地头……

      肉鸡屠宰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分割、装袋,各个环节有序衔接。冷库外,来自各地的车辆排列整齐,装货待发……

      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精心布局。粮变饲、饲变肉、肉变食品,从产业到田园综合体,再到精深加工,这个以肉鸡产业为核心的德翔集团,通过农牧结合、工农联合、绿色发展、优质高效的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成为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

推进“多维融合” 带动乡村振兴

      今年伊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德翔集团投资61.7亿元,建设肉鸡全产业链项目。项目建成后,肉鸡将发展到2亿只,每年转化120万吨玉米,全产业链产值达167亿元,发展养殖户上万户,养殖户年增收7亿元。

      33年矢志不渝,带着几万户农民走上致富路,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德翔一路打通了种鸡、孵化、饲料、加工、冷链仓储等一二三产业各环节,带动乡村振兴,让养殖户利益得到最大化保障。

      推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德翔农业承包1万公顷土地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通过“粮改饲”转化为养殖环节15万吨优质饲料。而养鸡产生的粪污、屠宰产生附产物,又可以综合利用,打通养殖业粪污处理与种植业有机肥需求通道,实现了种养结合、农业内部融合的发展模式。

      多年来,德翔集团结合自身发展,开创了不同深度、不同维度的全方位、灵活式融合。除了通过“粮改饲”转化为养殖环节的优质饲料,形成了内部种养融合的发展模式,还通过大力发展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肉鸡产品产地初加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将原料加工成鸡肉产品和大米,通过冷链运输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

      在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方面,依托德惠市区位和交通优势,德翔农业在布海镇岫岩村打造150公顷的有机生态稻田观光园区,并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整修村屯路16公里,发展“一村一品”,打造了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在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德翔农业依托林果基地、有机棚膜蔬菜园区,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使农业功能再次获得延伸和拓展。

做好“绿色循环” 实现产业振兴

      德翔集团的万顷有机水稻长势喜人,10公顷水塘里鱼鹅共生;肉鸡屠宰车间,刚刚加工完毕的一批肉鸡产品正通过冷链运输送往全国各地……

      这些看似不相关,却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畜禽粪污变成肥料,种出优质有机水稻、玉米,通过饲料厂加工,产出优质饲料养殖肉鸡,再送往食品厂进行加工生产。“绿色发展”成为德翔领跑我省农业企业发展的有力引擎。

      目前,德翔集团利用鸡粪资源在德惠、九台建设年产3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改良上百万亩黑土地;通过引进技术,用鸡粪和秸秆培育双孢菇,废弃的菌渣再用来生产有机肥,实现循环发展,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德翔集团通过深入推进绿色循环发展,一方面促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承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项目,用肉鸡养殖粪污生产有机肥,供应德翔牧业饲料厂订单玉米种植户,形成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利用秸秆圆包作为锅炉燃料,为鸡舍、孵化场、食品厂等供热、供蒸汽,灰渣添加到有机肥中还田,年利用量达20万吨,有效解决了玉米秸秆露天焚烧难题。此外,德翔集团还通过开展肉鸡屠宰附产物综合利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羽毛粉、鸡血、鸡内脏、鸡骨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实现全产业链无废产出。

      做好“绿色循环”,实现“产业振兴”。在德惠市布海镇岫岩村,一片水塘里的小岛上,没有庄稼,只有苇草。他们有计划地让这里重现自然生态,夏日,这里鸭鸟成群,游客不断。村民赵玉民怎么也没想到,自然、生态如今成了炙手可热的财富。

      依托绿色循环,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的执着探索,正在这里悄然绽放。而德翔的“手里”,正握着打开“金矿”的金钥匙,为促进我省有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联农带农” 带动农民增收

      近年来,德翔集团采取“抓两头、放中间”的方式,通过“保底价+分红”、无息借款、担保贷款等方式,支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鸡舍,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上万农民返乡创业就业。直接带动德惠、九台等6个县市区千余户农民养殖肉鸡5000万只,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统一提供鸡苗、统一养殖技术、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回收,全程跟踪服务,并实行保底价收购的订单模式解决了农户资金有限、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联农带农”,引领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致富路。

      为使肉鸡养殖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德翔还探索了农户入股现代化养殖场生产的合作模式,通过农户资金入股获红利实现双赢,仅此一项,为农户增加分红收入120万元。

    “订单养殖肉鸡,啥都是现成的,风险很小,很多村民都通过这种方式富起来了。”村民刘大民一边喂鸡一边说,近几年,“公司+农户”模式拉动2000多户养殖农户和3万多户种植农户增收致富。        德翔集团不断巩固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向种植户提供种子、有机肥,向养殖户提供雏、料、药,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服务,按“保底价+市场价”分红回收,带动农户增收1.7亿元。

      通过“公司+农户”协作、流转聘用型、转移就业型、入股分红型等利益联结模式,德翔把种养农户纳入产业链的种植、饲养、加工和运输等环节,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好处,共同建立起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联农带农”促增收,德翔在奋力前行的路上,跑出了振兴“加速度”。

启动“二次创业” 唱响铿锵壮歌

      近年来,德翔集团围绕大粮仓转变成大肉库,种好粮、养好鸡、做好食品,着力打造吉林粮鸡品牌。去年,父母代种鸡存栏发展到70万套,肉鸡出栏量已达5000万只。

      吉林德翔集团董事长王世强说,消费者需要的是肉,不是玉米,东北大粮仓转变成大肉库,才是农业现代化,才能大幅提升农业产值。把肉做成食品直接上餐桌,才能把附加值做到最大,才能产生税收,壮大地方财政。

    “我们站在粮堆上,喂一等玉米,肉鸡产业没有理由做不过其他省。种好粮、养好鸡、做好食品,打造吉林粮鸡品牌,是我们二次创业追求的目标。”

      目前,德翔集团已完成人才储备、资本积累、模式定型、品牌打造。在德惠、九台、江源、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投资61.7亿元的项目已经陆续启动。

      未来,德翔计划与高校合作建设肉鸡科创中心,在中韩合作区建设东北亚禽业交易中心,补齐全省肉鸡产业科技与市场“双翼”。同时联合省内20余家龙头企业,成立吉林好食材商会,拿出好产品,抱团闯市场,树立优形象。

      未来,德翔集团还计划把肉鸡产业规模翻两番,在德惠、九台分别建设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辐射榆树、舒兰、扶余肉鸡标准化养殖。到2025年,肉鸡年出栏量达到2亿只,每年转化120万吨玉米,带动养殖户年增收7亿元,带动冷链、运输、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脚踏黑土,心系“三农”,二次创业,号角催征!

      德翔全产业链发展的腾飞之路,留下一段发展现代农业的光辉足迹,绘就一幅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墨重彩,唱响一首砥砺前行的铿锵壮歌。



本报记者 任胜章 张力军 实习生 井盈鑫

2021年 7月 5日

转载自吉林日报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