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呼和浩特乳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立足群众日常生活的自产自销的传统乳业,90年代正式进入商品化阶段。为进一步推动乳业发展,呼和浩特市进行了乳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1993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奶制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
2000年,呼和浩特市提出“奶业兴市”战略,伊利蒙牛作为龙头企业,顺势而为,以科技为动力、资源为优势,逐步形成“公司+养殖小区+牧场园区+奶站”的联合体发展模式,推动呼和浩特市乳品企业从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机制僵化的国营、集体奶牛场迅速发展成为大型乳品企业。伊利、蒙牛产品也逐步走向全国,成为国人生活的必需品。2004年全国乳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663亿元,呼和浩特市占17%,达到113亿元。2005年,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
目前,呼和浩特全市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和人均鲜奶占有量、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四项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位居第一。乳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的支柱产业,为当地贡献了1/3的国民生产总值。形成伊利、蒙牛两大全国乳业巨头,天美华乳(奶茶粉)和澳特尔(巴氏鲜奶)等聚焦特色品类的共生共荣乳都生态圈。
在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伊利以134亿美元销售额名列第五,蒙牛以119亿美元销售额名列第八,双星闪耀,推动呼和浩特阔步迈进“世界乳都”。
供稿:吉林省绿色食材商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