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成本偏高。据中科院地理所调查,生产1个单位的纯养分,有机肥需要的油气资源是化肥的2倍,需要的电量是化肥的17倍。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目前我国80%的有机肥生产企业是实际产能不足5万吨的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槽式发酵工艺和反应器发酵工艺的不足三成。此外,不经商品化生产直接还田的有机肥,面临田间积造设施欠缺、技术不到位、堆肥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2.运输成本高。目前25吨畜禽粪便可生产15吨商品有机肥,提供的氮养分大致与1吨尿素相当,运输成本远高于化肥。
3.施用不便。有机肥虽然经过积造处理,但“脏、臭”的特性难以完全去除。由于缺乏大型专用机械,施用基本靠人工,在农业比较效益偏低情况下,农民施用积极性不高。对于沼液等有机肥料,国外通常是在田间建设积造贮存池,配套施用管网,处理后直接还田。我国尚未建立液体肥料的施用体系,沼液还田难度大。
4.社会化服务不足。有机肥商业化利用机制还未建立。有机肥还田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不足,数量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盈利能力弱。目前相关补贴处于试点阶段,补贴力度和受益范围比较有限。
吉林省绿色食材商会秘书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