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创建参与者、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认为,品牌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也是一个民族形象的重要标志,并提出未来要打造五大农业品牌。
虽然,改革开放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的进步,有11种农产品的总量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是一个农业的大国,而不是强国。
荷兰一个国家几百万人口,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有23万人左右,中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概至少2.2亿人,一个小小的荷兰向全球输出的农产品的价值是多少呢?2020年达到1100亿美元,中国是多少?800多亿美元。
2021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世界品牌500强,第一位美国,有198个全球著名的品牌,中国第四位,只有44个。这里面有农业品牌,中粮、北大仓、还有三瓶酒(茅台、五粮液)。因为中国农业在40多年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是品牌引领。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怎么高质量?高质量的标志是什么?取决于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数量。你认识一个国家、认识一个民族,你从哪里认识呢?从品牌开始。
未来要打造中国农业的品牌,抓什么?重点是什么?
第一,大力培育品质高端的健康品牌。
一切品牌的根和灵魂都是产品的质量。我们的农产品之所以价值不高,就是质量不过关、不稳定,好多农产品还处在合格线上。
日本学者狩野纪昭先生把质量分成三个层次,最初级的质量叫合格质量,终极的质量叫满意质量,最好的质量叫魅力质量,就是你做梦都想要的那个质量。比如说大家想吃米其林三星的餐饮。又特别想去迪斯尼乐园玩一玩。
中国也有一些好的产品了,五常大米、茅台酒就是这些产品,他的魅力在于不仅仅满足了我们的生理需求,而且满足了精神需求、社交需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中国农产品,首先要过质量关。中国现在工业产品的合格率,制造业在93.5%左右。农业这方面目前没有统计,标准化做的也不够,搞好农业产品的质量很重要的一条,要搞标准化、搞计量、搞认证、搞实验室的检验检测。标准化是占领全球制高点的一个竞争利器,
高端品质的目标是什么?一定要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产品。
疫情以后,大家都认识到,健康是个1,其他都是0。近三年以来,我看到卫健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每年中国人进到医院进行诊疗的次数,这三年平均都是85亿人次,差不多一个人一年跑6次医院。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很吓人,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病、近视率都是上亿,中学生的近视率70%,大学生的近视率80%,癌症病率我们全球也是第一。健康的问题在营养学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吃出来的。农业一定要抓住高端的质量,要抓住健康品牌,这才是未来。
第二,大力培育深度绿色的生态品牌。
我们现在搞绿色,但是程度不深,什么叫不深呢?那就是要搞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农业的绿色生产。
前些年看了比尔·盖茨的一本书,叫《如何避免气候灾难》。他那里面讲,每年全球人类排放的碳有510亿吨,他做了一个排序,第一位是制造业,占31%,第二是电力,占27%,第三是农业,占19%。所以农业在机械化、电信化、水利化、网络化、数字化,所有的冷藏销售都要深度绿色,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大力培育信任度高的持久品牌。
市场经济就是信任经济,没有信任就没有购买,而当下中国最缺的就是信任。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先生写了一本书《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高信任度的国家的制度交易成本非常低,效率非常高,而低信任国家,政府、专家、媒体、制度、机器的信任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把信任度的提升放在农业生产的突出重要的位置,你才能打造持久的品牌。因此,农业企业要大力加强企业的合规管理。要合规才有信任,你不守法,跟我讲诚信道德没有用。还有要加强ESG管理,E是环境,S是企业的社会责任,G是公司制度。
目前世界500强,品牌的平均年龄是96.7岁,而百年以上的品牌是213个,其中美国的百年品牌是81个,中国44个品牌当中的百年品牌,大概只有4个。我们真的把原来很多好的东西都扔掉了,都断了,这不行的。必须是百年的企业,你才有积累,才有价值,才有技术,才有信任。
第四,大力培育充满智慧的创新品牌。
一是在创新上要抓中国的根,就是农业的种业。目前中国的农业包括种植养殖的种子50%左右被外国企业占领。我到内蒙去看胡萝卜种子,胡萝卜长得粗细大小颜色都差不多,然后才能机械化,一问这种子哪来的?日本的。现在十大种子公司荷兰占4个,所以我们要抓种业建设。
二是抓数字化。中国的农业想创新,一定要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2021年我们的数字经济已经达到了45.5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9.8,但是我们大量的农业还做不到数字化。
三是要关注一个新的食品品类叫“未来食品”。什么叫未来食品?江南大学的食品系是全球领先的,两个院长都是院士,他们最近提出要用合成生物学来造未来食品,用植物基造人造肉、人造蛋白。我们要有大食物观,除了院士讲的人造的未来食品,我觉得还有好几种未来食品都要去关注去开拓,比如有机食品、地理标志食品、太空食品、海洋食品、新资源食品,还有花卉食品、菊花油、栀子油、桦树汁,我们原来没吃过,但是一定属于未来。
第五,注重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品牌。
美国的农业劳动力不超过600万,但是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人口不少,有打药的、有防疫的、有种植的,这个生产链我们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中国最差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太低了。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50%,我们生产性服务业大概才占了不到30%,而且我们整个服务业才达到53.9%,因此要大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
最后我强调,品牌一定要牢记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和价值观。中国品牌在全球为什么竞争力不强?两大短板,一是创新力不够,没有原始性创新;二是价值观,不一定得到全球的普遍认同。你如果得不到全球在价值观上、理念上、思想上、文化上的共同认同,你怎么走向世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中国未来的农业品牌,让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刘兆彬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本文在全球视野下的农业品牌建设高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摘编《神农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