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粮主流上市进度偏晚,预计11月中旬前后才有较强的上市卖压。今年潮粮水分偏大、市场对干粮需求增大。
随着华北小麦创新高、小麦-玉米价差收平、玉米重回饲用反替代空间。期价提前抢跑。而新粮上市伊始,全市场用粮企业偏低库存,新一轮备货即将开始,尤其是在华北粮质差,饲料企业将再次赴东北建库存。但今年煤电气及运费成本上涨幅度较大,东北烘干成本翻倍、短运及集港运费也大幅上涨,这都将在贸易环节中逐步传导至中下游环节。
进入新作,季节性卖压仍未体现,盘面从过剩的旧作高价结转切换为新作缺口逻辑,2500仍是一个重要关口位。明年的产需缺口仍将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进口、国内口粮替代弥补。
连盘玉米周K三连阳,本周站稳2600关口位。现货跟随上涨,基差收敛。在大宗商品大跌背景下,玉米更多走自身基本面。今年新粮主流上市进度偏晚,预计11月中旬前后才有较强的上市卖压。今年潮粮水分偏 大、市场对干粮需求增大,而烘干及物流费显著提升,导致从基层农户传导到贸易物流、下游环节的费用加码,最终也将体现在盘面上。后期东北逐步上冻,关注农户是否惜售。预计 后期预计现货卖压仍将存在,但今年各区域严重分化,东北丰产、粮质高,华北减产、霉变,但整体上市延后。华北品质较差粮流入深加工,但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价差导致饲料企业 再次询价东北,目前饲料企业普遍维持低库存,部分企业担心四季度限产限电,开始有备货意愿,但饲料企业、贸易商现金流偏吃紧,暂不会发生大规模“抢粮备货”的情况。农户方面:东北种植成本高,当前吉林2300的价格观望较重,而华北农户受粮质影响不得不提前出货。关注后期农户售粮进度。大方向仍是震荡偏强走势,节奏最难把握,背靠价差和成本安全边际做多。本周托市小麦只投放了4万吨不宜存,而上周是100万吨,去年同期投放量是400万吨。后期关注托市拍卖政策的持续性。据悉,糙米已经停拍。国内饲用谷物的整体价格中枢将重回国内玉米,定价中心也回归到东北玉米上。中期视角看,随着玉米上市供应增加,小麦替代优势逐步消失,小麦价格将成为玉米的“隐性顶部”压力。目前,市场对产情基本形成主流共识,全国增产在2000万吨左右。据我们前期调研了解,东北丰产丰收、华北减产,两大产区的品质、产量差异大,且上市进度均偏慢。关注11月份的上市卖压情况。进入新作,季节性卖压仍未体现,盘面从过剩的旧作高价结转切换为新作缺口逻辑,2500仍是一个重要关口支撑位。明年的产需缺口仍将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进口、国内口粮替代弥补。价差方面,华北玉米跌、小麦涨,价差从-500 修复转正,替代优势无。随着新玉米上市,在饲用亏损背景下,饲料转换配方驱动加大。而华南随着糙米两周后停拍(近几周成交率降至个位数),国内玉米将重回需求端。进入秋冬季,制粉需求走强,制粉企业开机率提升,叠加农户售粮进度接近过半,贸易粮主流成本基本确定,小麦价格易涨难跌,这样将给玉米带来“隐性支撑”。
文章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 玉米&淀粉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