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家庭规模“小型化”以及社会分工的越发精细,方便快捷、便于储存、美味健康是消费者对于餐饮提出的新要求,预制菜因简化了传统做饭买菜、洗菜、切菜、烹制等步骤,更好地迎合了新时代消费群体的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备受市场欢迎。预制菜开启新业态、新模式,在工业化、标准化、定量化方面具备优势,能够满足人民对食物结构变化的需求。可以说,预制菜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途径,也是端牢中国人饭碗的重要战略方向。食品来源于食物,食物来源于食材,所以好的食材是预制产业得以长久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通知中也提到,预制菜发展将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 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因此,农业作为预制菜产业链上游,如何通过预制菜这个大热的“新赛道”实现增效增收是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热点问题一:预制菜“新赛道”究竟有多热?
预制菜一头连接着产地,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市场供给,是农业向工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延伸,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产品三产融合的新领域、新赛道。近几年,随着资本端青睐、政策端推动、产业端热捧,预制菜可谓是热度空前。
1 市场、资本端热度空前高涨
预制菜可以让厨房小白(C端)10min实现做饭自由,也可以让下游餐饮企业(B端)节本增效,尤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预制菜产业可谓是异常火爆,无论是超市货架、电商平台,还是广告宣传,各处都能见其身影。
市场规模、潜力大:据艾媒咨询统计,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后疫情时代,受“宅经济”推动以及冷链物流与连锁餐饮的发展,预制菜市场将持续升温,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德勤中国与穆棉资本和内向基金联合发布《乘风而来,群雄逐鹿——2022年预制菜市场展望》里指出,在预制菜领域,我国目前的人均消费量仍较低,尚不足10kg,而在较成熟的日本市场,人均消费量已达25kg,我国预制菜赛道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可供释放。
电商平台销量高: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一同发布的《2022年预制菜线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1—10月,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根据盒马鲜食预制菜采购员冯娟披露数据,盒马从2018年开始探索面向C端的预制菜,到目前为止,盒马冷藏预制菜的销售额增长了240倍。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同比增长400%;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0%,盒马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345%。
注册企业多:根据天眼数据显示,从2017—2021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持续攀升(图1);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6.4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仅在2022年上半年就新增1062家,迅速增长的数字展现了预制菜的巨大市场潜力。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现存0.77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领跑全国,河南、江苏省分别现存0.59万、0.55万家,位列前3;此后依次为河北、广东、安徽省等地。
参与行业多:在预制菜这个新赛道上,入局者不仅有专业级的预制菜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更有大佬级的餐饮企业,还有农业龙头企业及不少跨界企业(表1)。预制菜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各路资本纷纷入局争抢风口。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从重点企业相关业务营收来看,大部分企业预制菜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安井食品、龙大美食预制菜营收规模达10亿元,其次味知香、国联水产、得利斯等企业的营收规模也达数亿元,同时各企业越来越重视预制菜业务的发展,预制菜营收占比有所提升。不过,一些冀望快速盈利的资本进入预制菜行业后很快就受到重挫,例如,趣店于2022年夏天一度将预制菜的热度推向顶点,但不到2个月就以闭店告终;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创立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也只维持了半年就偃旗息鼓。
上市企业多,行业融资多:2022年8月11日,由央广网、红餐产业研究院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餐饮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沙龙暨《2022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发布,隆重揭晓了“第二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作为红牛奖的核心奖项之一,“2022年度预制菜领军企业”评选旨在挖掘国内实力强劲、在预制菜领域内有代表性的企业,最终评选出预制菜综合实力最强的50家领军企业。入选“2022年度预制菜领军企业”的50家企业,主要以B端供应企业为主,仅有小部分企业以C端为主。在本次上榜的50家预制菜领军企业中,上市公司占比达到38%,共有19家上市企业上榜,分别是安井食品、春雪食品、得利斯、凤祥食品、华英农业、福成股份、盖世食品、国联水产、海欣食品、惠发食品、立高食品、龙大美食、千味央厨、三全食品、圣农发展、双汇发展、味知香、仙坛股份和獐子岛。预制菜赛道火热,行业融资数量也呈爆发增长之势。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上半年,预制菜领域共计发生40余起融资项目,还诞生了首个上市公司——味知香,其在2021年4月A股挂牌上市,成为“专业预制菜第一股”。
2 政策端大力支持
2022年,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首个全国公益性预制菜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表示未来将研究明确预制菜的概念、推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强化对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监管,以规范经营,监管体系的完善将加强消费者信心、最终促进行业整体的有序发展。
各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大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2022年3月,广东省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是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2022年5月,广东省办公厅公布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广东是全国首个在预制菜领域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的省份。2022年4月,山东潍坊出台了《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2022年6月,湖南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预制菜消费首度被列入省级政府头号文件。2022年10月,河南省制定了《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到2025年,培育预制菜上市企业5家以上。2022年11月,山东省人们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元。全国各地掀起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热潮,标志着预制菜的发展由市场单一驱动转向政府指导、宏观调控和微观推进。各项政策的出台对于预制菜产业组织化、系统化发展也会起到更加积极的引导作用。
3 产业端建设如火如荼
伴随政策出台,各地预制菜产业园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作为我国预制菜产业指数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将预制菜纳入全省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范畴,并谋划在全省各地打造一批极具影响力的集群高地,预制菜产业也已被纳入2021—2023年第二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培育。2022年,广东省共立项11个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为“世界美食之都”超级IP加持的佛山顺德预制菜产业园、打造大湾区预制菜“第一园”的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打造“灯塔园区”的珠海斗门预制菜产业园、火爆“渔乐圈”的湛江吴川预制菜产业园、建立预制菜进出口贸易示范区的广州南沙预制菜产业园、打造全球华侨预制菜高地的江门蓬江预制菜产业园、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高质量水产品牌的佛山南海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大湾区“米袋子”和“菜篮子”的惠州博罗预制菜产业园、主打富硒富锗高端菜的茂名化州预制菜产业园、菌菇类预制菜独树一帜的韶关曲江预制菜产业园、让“潮味预制菜”出圈出海的潮州饶平预制菜产业园,集群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显现。
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上,山东达9246家,全国居首。在A股的预制菜板块,山东共有7家上市企业,数量为全国最高,总市值超过300亿。预制菜产业主要在潍坊、淄博、临沂、济南、德州、泰安、烟台等地布局谋篇,包括山东(济南)健康肉预制菜产业园、淄博经开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暨预制食品产业基地、齐鲁预制食品科创产业园、中日韩高端预制菜产业园等多个预制菜产业园(集群),预制菜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来源:《蔬菜》杂志业界观察——农业作为预制菜产业链上游,如何在这个大热的“新赛道”上实现共赢?
作者:李冬霞
编辑/排版:李冬霞
转载:蔬菜十